中国如何以内部“稳”应对外部“变”?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将中长期工作安排和当前重点工作统筹协调,充分展现中国的发展定力,以实际行动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针对下半年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中国作为超大经济体,在外部风险挑战增多情况下,需要主动作为,用内部的“稳”应对外部的“变”。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2.9%,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也表明中国前期推出的政策是正确的。
中央强调,下半年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显示出中国从容的气度和很强的主动性。有利的方面是,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长期守住不大水漫灌的原则,有效平衡了美联储利率政策的不良外溢效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结构性政策的空间较大。随着国内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扩大内需战略与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相得益彰,共同演奏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响曲”。中国大市场发展壮大,意味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空间更大。近期,中国相继宣布两件大事,一是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二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即将于年内封关,这对于促进内部投资、吸引外资参与具有重大提振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内外资源、内外市场,内外贸易一体化发展已然成势。可以说,外部任何施压、任何挑战,都不可能阻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
会议将应对中长期风险挑战与近期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一起来,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要“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在部署近期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时,把“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和“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放在一起,体现了统筹城市更新、稳定房地产市场、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思路。城市更新是与房地产市场新发展模式相辅相成的,房地产市场要在满足刚性需求的同时优化结构,原有住房的品质提升、配套提升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地方政府要规范财政运作,处理好房地产问题,同时拓展新的、可持续的财政增长点。
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资本市场稳定是投资者、企业、金融机构、科技创新主体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的前提,而不单单是普通股民是否盈亏问题。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市场化融资、市场化化债就有保障,市场预期、投资预期就能够稳起来。所以,稳定资本市场还要持续加力,主要是吸引更多长线资金、耐心资本,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增强市场的可投性。还要进一步完善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机制,支持更多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壮大。
会议号召“企业家要勇立潮头,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在中国经济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需要调动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作为市场最活跃部分的企业家群体,对市场机会尤为敏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最强,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传导,让政策主动性与市场主动性同向发力,形成主动作为、大胆作为、创新作为的强大合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得更稳、更好,甚至更快。(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少鹏)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