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八十年光阴流转,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这场战争留下的精神遗产却历久弥新。作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精神已超越了单纯的历史事件范畴,成为塑造民族性格、凝聚国家认同、指引发展道路的永恒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危险的时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特别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绝境中,中国人民迸发出惊人的团结意志和抗争精神。从正面战场的22次大型会战到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从知识分子“文化抗战”到普通民众的“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14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书写了人类反侵略战争史上的奇迹。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精辟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判断揭示了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觉醒的民众力量。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伟大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历史记忆的建构与传承直接影响着民族复兴的进程。法国学者诺拉提出的“记忆之场”理论告诉我们,纪念场所、仪式、符号等是保持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中国的抗战纪念馆、烈士陵园、纪念日活动等,都在不断强化着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近年来,抗战历史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和年轻化。电影《南京照相馆》《八佰》,游戏《抗战Online》、如果我在抗战年代等,让年轻一代以崭新的方式接触历史。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生研究发现,“00后”青年对抗战历史的认知程度和情感认同比十年前的同龄人更高。这种变化表明,当历史记忆找到适当的现代表达,就能跨越代际鸿沟,持续发挥凝聚作用。
中国人民隆重纪念抗战胜利,也是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希腊政治学教授纳迪娅?希勒米7月8日在《现代外交》杂志发表《八十年回望,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全球意义》称,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源于日本政府一系列刻意为之的政治操弄,他们淡化、歪曲乃至删除学校课程中关于日本侵华历史的内容,否认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史实,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是第一个与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但中国的功绩却远不如美英等国那样受到重视。中国人民隆重举行各种纪念抗战胜利的活动,是对书写正确历史的坚持,更是对各种历史虚无主义和漠视中国贡献的行为进行抵制。这些活动虽然是在缅怀过去,但更重要的目标是开创未来,引导人们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中国作为抗战的主要参战国和胜利国,深知和平的珍贵。伟大抗战精神中蕴含的“爱好和平、反对侵略”的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从抗战时期开辟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到新时代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伟大抗战精神的国际主义内涵。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我们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通过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推动国际历史认知交流等方式,向世界展示和平发展的中国理念,让伟大抗战精神成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都可视为对抗战精神国际维度的拓展。当某些国家鼓吹“文明冲突”、煽动阵营对抗时,中国始终强调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种立场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历史学家步平指出:“抗战胜利带给中国最重要的启示是:和平不能靠妥协获得,而必须通过团结和正义力量来捍卫。”在台海、南海等议题上,中国既坚持原则底线,又倡导和平解决争端的态度,正是这种智慧的体现。纪念抗战胜利宣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旗帜,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做世界和平的守护者,同世界上其他爱好和平、坚守正义的国家和人民一道,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阔步前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不仅是为了铭记过去的牺牲与荣光,更是为了汲取面向未来的智慧和力量,是用历史记忆塑造人类光明的未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抗战精神将始终是我们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精神穿越时空,连接过去与未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永不褪色的旗帜。(作者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王传宝)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